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如何让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3-07-27 15:47:21


  数学来源于生活,从人们系绳计数时开始,数学与生活有很大的关联,找到了关联点就容易学习了,只有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,孩子们才会热爱数学并产生兴趣。那么具体怎么做呢?下面请大庆一对一辅导专家具体讲解方法。

  一、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

  《数学课程标准》中指出:“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,成功的一节课,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,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,让学生感到自然、亲切、明白,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,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生活情境,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,使课堂生活化,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。用生活情境作引入,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,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,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既能顺利带入新的教学内容,也能尽快有效地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。

  在“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”时,我采用了这样一个引入的方式:极富感情的朗读了《日出》当中的精彩片段并配以一段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FLASH动画。再启发提问:如果把太阳看作圆,海平面看作直线,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?很快地,议论声由小变大,“应该有两种吧,一种是在海平面下,一种是在海平面上”小张用疑惑不定的口吻小声说着;小周补充到“不对!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”;小李小心翼翼地说“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算”;小马反问道:“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一样的吗?”……同学们一个个以企盼的目光看着我,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。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,这才点出今天学习的主题――“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”。

  从学生主动学习、主动思考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系列的表现可以看出,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,个个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之中,教师也不用在讲台上滔滔不绝,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,轻松地徜徉在学生中间。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《数学教育学》一书中指出“数学是思维活动,对于数学教学来说:我们要教给学生不是死记现成的材料,而是发现数学真理(自己独立地发现科学上已经发现的东西)”。“学生发现那些在科学上早已被发现的东西的时候,他是像第一次发现者那样去做的”。他们在思考、探索、交流中有了新的启迪,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。

  二、让数学学习的内容也做到生活化。

 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,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,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,变无味为生动,变抽象为具体。例如:教学统计后,可以让学生活动课上去统计体育室的篮球、乒乓球、排球、羽毛球、跳绳等物体的个数,课堂上让学生互相说说什么物品最多,什么物品最少,你能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变得同样多。再如:学习了“假日小队”以后,正值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,游玩“夏威夷游乐场”,我就组织小朋友开展各种活动。如:烧烤、放风筝、观察太湖美景、钓鱼等等。回学校以后,我让学生充分回忆,“蓝天白云下一群小朋友快乐地在开展各种活动,有的在小朋友……,有的在小朋友……,还有的小朋友在……。”“根据同学们的实践活动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问题吗?”这时,同学们在回忆、不断思考的过程中,各自发挥出创造性,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,有的可以解答,有的暂时不能解答,我就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,这样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,而且是他们实际经历过的事情,他们在说话、提问时情绪特别高涨,几乎是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、自主创造的过程中去,使他们充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。

  三、再现生活情境拓展数学课堂。

  1、数学不是简单的回归,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整合。

  我们赞成数学世界借鉴生活世界,以更好理解世界,但这并不等于数学世界简单地回归生活世界。当我们说:“生活中有数学”,说“生活中的数学”时,其实是说,生活中有数学的素材,有数学的应用,也有数学发展的课题和动力。数学教学既要贴近生活,更要超越生活。一句话,不是简单的回归,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整合。

  在初三数学“垂线性质”的复习课上,选用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探究题:

  “小红同学家住在偏远的山区。他每天早晨起来,都到村边的河里挑两桶水给军属张大妈家送去。若小红家、张大妈家与河岸的距离如图所示。则小红应怎样走路线最短?路线大约长多少米?(注:小红家距AF=20米,张大妈家距河BC=60米,又图中C、F两点间相距亦为60米)”

  小红挑水到张大妈家这一情境中有着丰富的素材,情景设计也有一定的教育价值,但这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,还会受到其他许多因素制约,当然也不会去计算,它们只是数学问题的第一阶段,还不是数学问题。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一情境问题数学化,只有对生活问题经过提炼、已有知识的证明才成为数学,这是数学教学有别于生活的关键环节。过去,我们的教学更关注或只关注数学的本质,使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隔离,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就费解了;现在,我们的数学课堂中经常看到,不管符不符合,是不是跟数学有关,一股脑儿把生活情境装进课堂,还美其名曰:“二期课改的理念”,其实,那是打着“二期课改”幌子的形式主义。

  所以要求我们,在生活化取向的数学教学中,警惕“非数学化”的倾向,警惕“人为复杂化”的倾向,警惕“形式注意”的倾向;同时,还要求我们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,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,不同学科进行探究,加以整合。以上例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、数学两门学科领域进行探究。从数学角度可以理解为:直线CF为线段BD的中垂线,由“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”得到BE=ED,由“两点间线段最短”或“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”得出其余的线路长多大于AD,确定出小红走的最短路线为AEB,因此延长BC到D使CD = B C ,连接AD交直线CF于点E,而后计算出AD即可。从物理学角度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理解:发光点B(张大妈家)射到平面镜(河岸)上的光线,被镜面反射后,反射光线进入人眼A(小红家),因为光沿直线传播,所以可先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B点的像D,连接BD、连接AD交镜面于E,则直线EA就是射入人眼的反射光线,E点是入射点,连接B、E则直线BE是入射光线,光线BEA就是由B点射出,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。光路图如图所示。BEA即为最短路线。计算出AD即可。

  2、打破封闭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,为学生学习开辟广阔的领域。

 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,科技迅猛发展。任何一本教科书、任何一种课堂、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无法让学生一劳永逸。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。它摒弃了把学生视作装知识的容器,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发展。数学学习理应走出课堂,融入生活。让学生在生活中直接面对数学,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、创新精神;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发掘其潜能。

  在教学“统计”时,如果只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,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,而且仅靠这些东西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理解,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自如地运用知识。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,学生可以从网上寻找、下载各种所需资料,利用网络及时拓展,并让他们在网上试寻找一组数据并绘制出自己喜欢的统计图。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,激发学生了解统计、概率知识的兴趣。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。

 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课堂与生活同在,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,建立开放式、多渠道、全方位的大课堂教育体系。从目标、内容、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,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,校内与校外相结合,学科与学科相结合,为学生学习开辟广阔的领域,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
  学生在课堂内学到了课外知识,并把两者的联系牢固的记在心里,比死记硬背强多了,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带动同学们的联想能力,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能够提高学习效率,进一步提高成绩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